2021年01月11日 第573期
正向
中立
保守
點選圖示掌握市場動態與展望
美國
上週喬治亞州聯邦參議員選舉2席均由民主黨勝出後,拜登政府確定取得全面執政,因而提振市場對後續將擴大紓困的預期,加上即將卸任的川普總統表示即使未認同選舉結果,但1/20政權將會有秩序轉移,一併激勵美股延續多頭走勢。總計一週,標普500指數收漲1.83%,收在3,824.68。
展望未來,美國政治新局雖促使市場擔憂川普減稅政策可能受到影響,惟當前經濟仍待修復,料拜登政府年內尚不易實際推行增稅;另一方面,紓困案加碼預期提升,市場普遍評估後續尚存在6,000至9,000億美元額外紓困金額下,經濟可望更快復甦。綜上,相對受惠2017年減稅的科技類股短期或添震盪可能,然藍色浪潮正負面向相間,且目前增稅機率不高,故評估不致影響美股受惠疫苗施打而加速經濟修復之長期趨勢,甚至受惠拜登政策的新能源、基建等相關領域料更具表現機會。
歐洲
經濟數據普遍表現正面,且歐洲藥品管理局通過莫德納新冠疫苗緊急授權,增添市場偏多氣氛,總計一週,道瓊歐洲600指數上漲3.04%,收在411.17,單週漲幅創近2個月新高。
世銀最新報告預估歐洲今、明兩年經濟成長將逐年加速,料將分別年增3.6%與4.0%,推估是因預期疫情受控、QE延續及財政刺激,使歐洲經濟復甦力道持續增溫。歐股2020Q4財報從本週開始密集公布,雖路透估EPS將年減24.7%,然前10大權值股僅因受疫情影響較重的LV衰退較多,其餘包含艾斯摩爾、Linde PLC及阿斯利康皆有雙位數成長,故預期權值股撐盤下,大盤仍可延續偏多氛圍,故看好道瓊歐洲600指數往440邁進。
東北亞
上週在經濟動能回穩下吸引資金回流,帶動指數上漲,累計上證指數一週收漲2.79%,收在3,570.11。香港國企指數一週收漲2.02%,收在10,955.55。
美中資本市場衝突續升溫,除紐交所1/6宣布中國三大電信商(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ADR下市外,華爾街日報亦指出美或將騰訊、阿里巴巴亦納入投資黑名單。惟考量美國投資人持有A股總額僅占A股總市值約1%(1,170億美元),評估該措施對A股市場影響有限。此外,參考過去20年資料,每年2-4月受惠農曆新年消費旺季及人大會議政策期待,上證指數平均單月漲幅約1.9%,而2月單月平均漲幅更達2.6%(平均上漲機率約73.7%)。且考量今年受益中國Q1經濟持續回升(預估Q1中國GDP年增率為17.7%),評估陸股將有望延續歷史經驗,呈現上漲格局。故建議投資人可沿下方支撐3,460進場布局,長期目標價則為3,690。
南韓KOSPI指數受惠美國政治不確定性消除、三星財報公布,以及半導體價格後市看漲,累積一週收漲9.70%,收在3,152.18。韓國12月出口年增12.6%,其中在晶圓代工訂單、5G設備晶元需求增加等因素的推動,韓國2020年半導體出口額較2019年增加5.6%,此外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預測今年半導體出口有望持續增長10.2%。疫情方面韓國也有所緩解,上週每日新增確診人數皆在千人以下。惟短期韓股KD乖離過大,指數可能出現高檔震盪,但受全球經濟復甦,以及三星後續獲利看漲,故維持韓股長期正向看法。
東南亞
東南亞及印度股市上週受惠美藍色浪潮,市場預期美將擴大財政刺激,加上各國疫苗利多消息延續,提升市場信心,使MSCI東南亞指數上漲4.01%;而印度SENSEX 30指數上漲1.91%。
近期東協包含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疫情有持續升溫跡象,然據J.P. Morgan整理,當前東協5國訂購疫苗涵蓋人口比率達25%以上,且新加坡更有望在今年Q3達到100%接種比例,另外新加坡11月零售銷售年增率-1.5%,優於市場預期-8.1%,而觀察細項下滑較多的百貨商場(年減24.5%)、食物與酒精(年減37.3%)等項目,將受惠新加坡第三階段解封而復甦,若依大華銀行估今年新加坡零售銷售年增率將升至13%。綜上,建議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可沿月線布局,長期有望往3,250價位挑戰。
印度12月服務業PMI 52.3較前期53.7下滑,因印度企業對國內通膨及全球疫情升溫擔憂,使企業對未來樂觀度稍微放緩,惟整體仍在新業務支持下,使印度服務業PMI連續3個月呈現擴張;另外,野村所編製的商業恢復指數在1月已升至94.5,亦創疫情爆發以來新高,以上皆顯示當前印度經濟仍持續復甦,預期在印度疫苗已正式施打,仍有利於未來經濟持續朝正向回升。綜上,建議印度SENSEX 30指數可持續沿月線布局,長期目標價為50,500。
拉丁美洲
巴西製造業與服務業持續擴張,且原油、鐵礦、銅礦價格走揚激勵相關類股表現,上週巴西聖保羅指數上漲5.09%,MSCI拉美指數上漲3.52%。
巴西2020年12月綜合PMI 53.5、製造業PMI 61.5皆處於榮枯線50之上,反映經濟持續復甦,而先前受疫情影響較大之服務業PMI由11月50.9上升至12月51.1,連續第4個月擴張,其中企業預期指數上升5.4至70.9,顯示隨疫苗進展,企業對服務業樂觀看待,料巴西經濟活動將受到占GDP逾6成之服務業帶動而逐步改善。
受惠於鐵礦、原油等原物料價格上漲,彭博分析師預估,淡水河谷及巴西石油公司(合計約占MSCI拉美指數17.5%)2020年Q4 EPS可望達4.35、0.32,較前1季3.33、-0.08改善,此外原物料價格走揚亦有助巴西、墨西哥等原物料出口國匯率走升,故評估MSCI拉美指數可望持續受惠原物料行情,逐步挑戰3,000目標。
美債
上週歷經喬治亞州聯邦參議員選舉後,確立拜登領導的民主黨將得以全面執政,後續將擴大紓困及推行基礎建設的預期提振下,美國公債殖利率隨之迅速走揚,總計一週,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大幅收高20bps,收在1.1153%。
展望未來,美國經濟可望因新冠疫苗展開施打而加速修復,加上藍色浪潮下後續拜登政府可望擴大紓困規模,料通膨預期有所升溫及避險情緒更加淡化將使美國公債殖利率走勢受到推升;然而,Fed持續長期極度貨幣寬鬆政策亦將抑制公債殖利率升勢,綜合影響下,評估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短期或較受提振,惟料後市主要仍將以呈現緩升走勢的機率較高。
新興債
上週美國喬治亞州參議員選舉後,美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升破1%,並促使美元低檔反彈,同時多國擴大防疫封鎖措施,拖累新興貨幣走弱,美銀新興本地債(美元計價)指數一週下跌0.76%,新興美元債下跌0.66%。
2020年多國發債籌資因應新冠疫情衝擊,2021年發債將重回正常軌道,J. P. Morgan 預估2021年新興美元主權債發債金額將降至1,779億美元(年減22.45%),除中國外的整體新興國家財政赤字占GDP比重亦將下降(-8.7%→-5.4%)。供給面正常化、財政壓力改善均可望對新興美元主權債構成支撐。
觀察債券型基金資金流向,截至2020/12/30當週,新興美元債流入7.1億美元,新興本地債流入8.4億美元,分創連續14週及13週淨流入,評估因企業獲利成長穩健(2021預估整體新興市場企業EPS年增率32%)且經濟重回大幅復甦(2021新興國家GDP年增率預估7.1%),修復行情可望持續吸引資金流入新興債,故建議加碼。
新興歐洲
受惠油價走高及美歐股市上漲帶動,新歐股市上週普遍收漲,能源及金融類股領漲大盤,總計一週,俄羅斯RTS指數上漲5.70%、MSCI新興歐洲指數上漲5.35%。
高盛編制衡量貨幣市場寬鬆程度的金融狀況指數顯示,俄國、波蘭2020年降息效應持續發酵,寬鬆程度維持在近歷史新高水準,土國去年雖因貨幣貶值被迫升息23碼,然實質利率仍為負(-1.9%),貨幣寬鬆程度亦近歷史新高,顯示新歐本身貨幣市場仍寬鬆,資金面充足無虞。綜上,且因全球經濟復甦預期,使資金持續流入以循環性類股為主的新歐股市,故維持新歐及俄股正面看法,建議可沿月線布局相關標的。
公司債
美國紓困金額可望隨藍色浪潮來襲而擴大,使整體高收債跟隨股市延續上漲格局。總計一週,全球高收債指數上漲0.22%,美國高收債指數上漲0.23%,歐洲高收債上漲0.74%;然而受到美10年債殖利率走揚影響,存續期間較長的全球投資級債指數則下跌0.86 %。(上述報酬皆已換算為美元)
美藍色浪潮將至,對於增發國債的預期使得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持續走揚,而年底或挑戰1.3%,對此,評估將對存續期間較長的投資級債(約7.3年)價格有較大壓抑,故建議以存續期間較短的高收益債(約3.69年)進行介入。
據J.P. Morgan統計,美國高收益債12月總發行量300億美元,較11月320億美元下滑,反映經濟持續正常化下,發債公司對新資金需求下降,評估將有助整體高收債價格支撐。此外,與高收益債較相關的羅素2000指數,其每股盈餘預估呈現逐季走揚,2021年Q1起後4季季增率分別為24.3%﹑16.94%﹑30.66%及7.8%,料有助強化發債公司體質。綜上,建議可持續加碼高收益債券。
找基金看市場,一張世界地圖帶你瞭解更多市場風向
立即前往
e鍵省下查找資訊的時間,快來體驗「基金e指選」找出適合你的基金
立即前往